“剛果(金)的鈷礦工人用原始工具采礦時,約翰內斯堡的工廠里,中國技術正把退役電池變成95%純度的鎳鈷原料。”2025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峰會上,英國皇家工藝院終身院士、北汽福田特級總師任起龍的一句話,道破非洲電池回收市場的矛盾與機遇。這位深耕非洲28年、帶領團隊搭建中非經貿合作橋梁的專家,不僅帶來市場數據,更拿出了一套可落地的“中國解法”。
藍海爆發:5萬噸到10億美元的增長奇跡
非洲的電池回收市場,正以“跑贏全球”的速度擴張。任起龍在演講中給出關鍵數據:新能源車保有量年均增速超30%,2025年動力電池退役量將破5萬噸,2030年形成10億美元級市場,復合增長率45%;
鈷、鋰資源儲量占全球60%以上,但本土加工率不足5%,每年3萬噸金屬白白流失,鉛酸電池回收率僅12%,污染問題觸目驚心。
政策紅利更讓這片市場加速升溫。非洲開發銀行推動《綠色礦產倡議》,尼日利亞對非法處置電池開出高額罰單,南非、摩洛哥等新能源先行國已成“必爭之地”。
但市場格局仍顯混亂:當地本土企業如加納RecoverGhana,靠“以舊換新”占據85%鉛酸電池回收市場,卻因手工拆解導致重金屬污染;中國企業搶先布局:比亞迪建3個回收中心試點儲能,寧德時代通過技術授權讓埃及工廠鎳鈷回收率達95%;
歐美資本也在行動:比利時Umicore砸2億歐元在剛果(金)建冶金基地,美國RedwoodMaterials洽談收購南非企業。
“我們團隊有人在非洲待了28年,太清楚這里的潛力——不是缺需求,是缺能落地的方案。”任起龍的話,點出市場的核心矛盾。
三重死結:非洲回收難在哪?
看似誘人的藍海,實則布滿“絆腳石”。任起龍結合一線經驗,總結出三大核心痛點:
政策“空轉”:有法規難執行
多數非洲國家沒有專項回收法規,即便像尼日利亞出臺政策,也因執法資源匱乏、腐敗問題,導致非法傾倒屢禁不止。“你跟當地官員談環保,他更關心短期收益,這就是現實。”任起龍直言。
技術“代差”+物流“卡脖子”
90%的鉛酸電池仍靠錘擊破碎,南非引進的德國自動化拆解線,利用率不足40%;平均每10萬平方公里僅1個回收點,運輸成本占總成本35%-50%。肯尼亞EcoRide的移動回收車、尼日利亞拉各斯“社區站+中心倉”模式,只是杯水車薪。
意識“短板”:電池當垃圾扔
“當地居民把廢舊電池和生活垃圾混丟,甚至焚燒,他們不知道一節電池能污染多少土壤。”任起龍無奈表示,農村地區缺乏環保宣傳,語言障礙更讓知識普及難上加難。
中國方案:從“建網點”到“造生態”
針對這些痛點,任起龍團隊打磨出一套“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核心是“三個落地”:
回收網絡:50公里圈覆蓋,嵌入生活場景。按“50公里半徑”設站,優先嵌入加油站、超市、維修廠,用分成模式降低成本;建“社區收集點-區域中轉站-集中處理中心”三級體系,利用快遞返程空載運力,降低30%運輸成本;培訓UN38.3認證的;愤\輸團隊,在撒哈拉以南設應急通道,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技術適配:改設備,更改思路。推出集裝箱式移動處理站,帶應急電源應對停電,日處理2-3噸,能公路、海運快速部署;設備升級IP65防塵、50℃耐高溫,用超聲掃描替代X射線檢測,功耗降60%,適配非洲太陽能供電;南非約翰內斯堡項目中,奇瑞優化CSH混動平臺電池管理系統,延鋒彼歐建培訓中心,已培養200名本地技師,讓南非汽車進口依賴降64%。
人才本土化:不是“派專家”,是“育專家”。“光輸出設備沒用,得讓當地人會用、會管。”任起龍提出:聯合當地院校開“電池拆解認證課”,涵蓋安全規范、梯次利用檢測,年培養200+持證技師;招募社區回收員,配專用APP溯源,按回收量計酬,既解決就業,又提升回收率;管理層實行“1+1中外搭檔”,技術崗保留30%中國專家帶教,其余全本土化招聘。
商業模式:不賺“快錢”,賺“長期錢”
任起龍強調,在非洲做回收,不能只盯著“賣材料”,要做“生態生意”。
PPP模式:加納項目中,政府持股30%、企業投70%,風險共擔,收益共享;
民生綁定:南非“電池換糧食”計劃,回收員用電池換生活物資,覆蓋偏遠社區;
碳資產變現:對接肯尼亞碳信用項目,把回收環節的減排量變成“真金白銀”;
閉環生態:在剛果(金)建濕法冶金基地,用超聲波分離技術提純度,再供給儲能企業,形成“回收-再生-應用”閉環。
風險與機遇:選對賽道,避開“坑”
“想在非洲賺錢,得先想清楚風險。”任起龍給出避坑指南:
政治風險:優先選盧旺達、加納等政局穩定國,用“輕資產”模式運營,投保政治風險保險;
標準沖突:提前做EU/GB/T雙認證,在尼日利亞、埃及設本地檢測實驗室;
非法競爭:聯合環保部門建區塊鏈溯源系統,從源頭打擊“黑作坊”。
而機遇同樣巨大:“一帶一路”與非洲自貿區聯動,關稅優惠、物流便利;南非、摩洛哥的土地、稅收優惠,能降低初期成本。“美國的創造力+歐洲的嚴謹+日本的精細化+中國的持續創新,中國企業一定能在這里做成世界一流。”任起龍信心滿滿。
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大陸上,電池回收不僅是環保責任,更是連接資源與市場的黃金紐帶。當中國技術遇上非洲潛力,一個千億級市場的綠色崛起正在上演。
(責任編輯:子蕊)
填補行業空白!綠色智匯 + 深圳新能源汽車促進會聯合制定,電池制造 / 維修國家職業標準正式發布2025-09-04 13:36
|
2025全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峰會暨第十三屆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會議盛大開幕2025-09-01 10:13
|
電池維修保養師雙證就業班培訓!正式來襲,打通就業最后一步!2025-09-02 08:56
|
明天!電池制造工程師培訓正式開班!2025-08-26 16:20
|
國家新職業雙證加持|電池維修保養師雙證就業班正式啟動,搶占 3000 億維保市場!2025-08-25 08:23
|
峰會嘉賓前瞻 |深圳市新能源汽車促進會黃昊解析現有電池產業政策下的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2025-08-20 09:17
|
峰會嘉賓前瞻 |山東綠能環宇低碳科技解析電池銀行與租賃模式落地運營2025-08-18 08:54
|
電池制造工程師職業技術培訓開班通知2025-08-15 11:51
|
峰會嘉賓前瞻 |上海炙云新能源姚歡解析基于 EIS 的梯次動力電池無損檢測技術2025-08-14 08:34
|
峰會嘉賓前瞻 |北京綠研院楊清雨發布《2025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白皮書》2025-08-13 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