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95 毫米,圓柱形,直徑 46 毫米,這些是新的
電池樣品,就像 2025 年起將在Neue Klasse車型中使用的樣品一樣,在帕爾斯多夫的新
電池制造能力中心 (CMCC) 生產。因此,寶馬集團將自己定位為有效提升電動汽車水平,并展示其在電池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在帕爾斯多夫生產電池樣品標志著我們電池戰(zhàn)略的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負責開發(fā)的寶馬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弗蘭克·韋伯說。“電池制造能力中心是對我們位于慕尼黑北部現(xiàn)有電池技術中心的完美補充。在那里進行開發(fā),然后我們將最好的產品擴展到帕爾斯多夫的一系列流程。由于跨部門的協(xié)作,我們能夠以獨特的方式將產品和流程聯(lián)系起來。”
位于帕爾斯多夫的 CMCC 將使寶馬集團能夠跨越整個細胞價值創(chuàng)造過程。憑借這些專業(yè)知識,該公司正在制定生產、質量、性能、成本和環(huán)境標準的基準,并與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實施這些基準,以實現(xiàn)電池的標準生產。在位于慕尼黑和帕爾斯多夫的電池技術中心,寶馬集團正在系統(tǒng)地追求未來的里程碑,例如第六代寶馬電動傳動系統(tǒng)的升級和全固態(tài)電池(ASSB)的開發(fā)。占地15,000平方米的電池制造能力中心約有80名員工,該中心的總投資約為1.7億歐元。德國聯(lián)邦經濟事務部和巴伐利亞經濟事務、區(qū)域發(fā)展和能源部正在歐洲資助流程IPCEI(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的框架內支持該項目。
CMCC 的回收:保持材料循環(huán)
原材料是電池生產的重要成本因素之一。因此,有效和負責任地使用原材料和載體材料是必要的,并且從環(huán)境和經濟角度來看都是有意義的。在新的中國移動,將從所有流程中汲取經驗,并分析吸取的教訓,以進一步優(yōu)化資源的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剩余材料將在 CMCC 收集、分類并反饋到電池生產周期中。除了研究電池制造工藝外,寶馬集團的專家還專注于在車輛首次使用后重新利用整個電池的材料和組件。
在慕尼黑的電池技術中心 (BCCC),第一批由 100% 回收和/或二次(電池級)陰極材料制成的電池已使用最先進的表征方法進行制造和測試。電池供應商已經在提供含有來自各種廢舊電池來源(包括生產廢料)的二次原材料(例如鎳)的電池。寶馬集團的長期目標是重新利用可回收高壓電池中的所有原材料。
電池的制作方法:CMCC 樣品制造的生產步驟
電池制造從電極生產開始。這里,包含例如用于陽極的石墨和用于陰極的氧化鎳的基礎材料以及粘合劑和溶劑,被計量并以精確測量的比例混合。這就產生了所謂的“漿料”——這意味著薄薄的金屬箔被涂覆,然后在干燥后壓縮。用技術術語來說,這稱為“壓延”。需要最高水平的精度:箔片只有幾微米厚,換句話說,比蜘蛛網的絲線還薄,而涂層則在微米范圍內。在電池組裝過程中,涂覆的箔片(稱為壓延電極)使用隔膜卷繞成所謂的“果凍卷”,然后插入電池外殼中。電池充滿電解質,然后首次充電,最后檢查功能和質量。
CMCC Parsdorf:注重環(huán)境的建筑
位于帕爾斯多夫的 CMCC 按照高環(huán)保標準建造。電池生產中使用的技術裝置已執(zhí)行排放控制審批程序,確保公司遵守所有要求和指南。中國移動還將采用無化石燃料運營,依靠可再生能源(包括建筑物屋頂?shù)墓夥到y(tǒng))產生的電力。該建筑還將使用最先進的地下水和空氣熱泵產生的再生熱。
第六代 BMW 電池技術:新的電池格式和增強的電池化學成分
電池負責電動汽車的核心性能:續(xù)航里程、行駛性能和充電時間。借助專門為 Neue Klasse 車型的電動架構設計的新型 BMW 圓形電池,可以將頂級車型的續(xù)航里程顯著增加高達 30%(根據(jù) WLTP)。
新款 BMW 圓形電池的標準直徑為 46 毫米,有兩種不同的高度:95 毫米和 120 毫米。與第五代寶馬電池的方形電池相比,第六代寶馬圓形電池的陰極側鎳含量將更高,而鈷含量將減少。在陽極側,硅含量將增加。因此,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將提高 20% 以上。
Neue Klasse 中的電池、傳動系統(tǒng)和充電技術將具有 800 伏的更高電壓。除此之外,這將優(yōu)化直流大功率充電站的能源供應方式,從而實現(xiàn)更高的充電容量,電流高達 500 安培,從而將充電時間從 10% 縮短到 80%高達 30%。
將電池生產的碳足跡減少高達 60%
寶馬集團特別注重從供應鏈開始,盡可能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和資源消耗。為了實現(xiàn)電池單元的標準生產,受委托的電池制造商將使用含鈷、鋰和鎳的二次材料。再加上其電池供應商承諾在生產中僅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綠色電力,與當前一代電池相比,寶馬集團將把電池生產的碳足跡減少高達 60%。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