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新政”后,多家光伏企業開拓市場的節奏放緩,減產甚至停產屢見不鮮,而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方日升”)則在7月斥資25億元,悄然在浙江義烏投資新建了年產5GW的光伏新項目。
東方日升坐落于浙江寧海,始創于1986年,并于 2010年成功上市。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擁有西店、梅林兩大廠區,超過45項主營業務核心技術,獨立的國家級光伏實驗室可進行54個項目測試。這家A股光伏企業繼續擴產的底氣在哪里?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東方日升總裁王洪。
“微利時代”要保住現金流
中國能源報:7月上旬,東方日升義烏年產5GW的光伏新項目奠基。在“531新政”后繼續擴產是出于什么戰略考慮?
王洪:“531新政”短期內影響光伏行業需求量,但未來光伏裝機量仍是巨大的,市場經濟就是不斷優勝劣汰的過程,最終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新政后,一些企業主動或被動離開行業,大型光伏企業將越來越集中,以前談項目可能10MW、20MW,現在則可能1GW起步。
市場整合是很好的機會,將提高自動化程度高、品質好的產品需求量。義烏項目將以量產單雙玻PERC
電池組件為主, 預計單晶
電池組件封裝功率最高可達到 400W,為業內組件功率最高的產品之一,為促使光伏發電成本下探,加快推進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提供先進技術路徑。
中國能源報:分析20家光伏上市企業財報,多數凈利潤持續下滑。東方日升上半年情況如何,是否有壓力?
王洪:由于行業的持續進步,光伏已處于“微利時代”。東方日升前幾年利潤增長較快,2017年營業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5.5%。但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也下降了,感受到了壓力。
企業利潤下降主要是因為光伏成本下降太快了,在這個過程中,中小企業都會面臨虧損的可能性。企業在制的產品,今天以3.3元買入,明天就可能降至3.15元,但我們又不能等到明天降價后再去生產。這種情形持續的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在制和庫存疊加,規模越大,越難處理。
東方日升現在基本按照訂單生產,以減少無效生產和庫存,但也不可避免有一小部分無效生產。
企業利潤高低是一個方面,是否健康有活力最重要。現在整個行業都在拼,能活下來就好。令人欣喜的是,東方日升“531新政”后仍是“滿開”,報表可能沒那么好看,銷售額同比也有所下降,但這是表象,不能為了數字好看,虧掉現金流。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企業負債率維持在什么區間比較安全?
王洪:東方日升穩定在54%左右。從制造部分來講,短期內負債率高點沒問題,但用短期貸款做長期投資風險就很大。從投資光伏電站來講,光伏是很穩定的金融產品,個人建議負債率越高越好,即使到了80%左右都可以。融資租賃負債率就更高了,有的甚至高于90%。
業態不一樣,負債率就不一樣。總之,目的是要控制現金流,現金流有保障,業務就比較好開展,資金鏈斷了,肯定出問題。爭取年內占據全球10%份額
中國能源報:東方日升以海外市場起家,產品銷售至歐美、南非和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何平衡國際、國內市場?
王洪:從2010年上市前我們就開始開發海外市場,江浙一帶光伏企業大多從海外市場起步。今年的目標是全球份額達到10%,國內、海外市場都會重視,現在光伏市場“全球去中心化”越來越明顯,每個市場都存在極大的可能性,比如,歐洲、墨西哥、澳大利亞、非洲等,每個市場東方日升都不會放棄。
中國能源報:但貿易壁壘此起彼伏,增加了海外開拓業務的風險。
王洪:是的。貿易壁壘不可避免,以后可能會越來越多,這是所有中國企業都在面對的境況,海外建廠是很好的規避途徑。考慮到貿易壁壘以及我國人工成本逐漸增長,東方日升也在進行海外建廠。
“531新政”后,光伏企業“走出去”紛紛加快、加碼“走出去”,肯定會降低行業毛利率,但不一定會引起惡性競爭,現在是大型企業主導“走出去”,有成本優勢就可以去做。
中國能源報:有哪些海外經驗分享?
王洪:上半年,東方日升海外出口行業排名前三。組件上半年出貨比去年增加了10%,全球出貨量目標是5GW,現在還有差距。
海外組件銷售要預判應收賬款、政策變化等,東方日升海外銷售方式基本采用全額信用證。海外品牌意識要強,項目不僅要獲得客戶認可,還要得到金融機構認可,他們注重質量、規模、財務狀況等綜合實力。海外渠道很關鍵,一般不犯錯誤,外國企業就不換合作伙伴,東方日升得益于起步早,正在計劃擴產。
向儲能、新材料延伸
中國能源報:我們了解到東方日升在執行“兩新戰略”,以實現“電池組件、儲能、新材料”一體兩翼格局。
王洪:儲能是未來光伏系統乃至能源互聯網中最關鍵的一環。東方日升剛收購了一家日本鋰電公司做示范項目,以上游原料環節作為切入口,但目的不僅是為了做鋰電,而是從應用端研發新能源儲能技術,以相對安全的策略進入儲能行業。
新材料將作為東方日升未來的主營業務,組件膠膜品牌位列行業第二名。我國反光膜、鋁順膜現在基本靠進口,東方日升全資子公司江蘇斯威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專注于研發替代進口膜類材料。
光伏組件屬于制造業,規模大、利潤低。新材料量不大,但毛利率較高,東方日升以此做一個平衡。未來,不排除繼續通過并購、收購外延新能源應用技術。
中國能源報:您本人何時進入光伏領域,有何感想?
王洪:2008年從半導體行業進入光伏行業,行業進步非常快。有位美國教授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大意是銅器時代代替石器時代不是因為沒有石頭了,而是因為銅器比石器好用。未來,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是必然的,只是過程中有波動,行業初期沒有形成寡頭壟斷,比如以前組件企業有幾百家,幾輪競爭后,現在有三四十家,未來可能十家左右就夠了。
光伏應用成本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往下降,降到一個預值的話,就會迎來全面平價上網。光伏技術持續進步,企業就會獲得利潤空間,再繼續投入研發、降成本,形成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