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深圳技能大賽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的 6 名優秀選手,近日正式入選深圳工匠培育計劃,開啟為期兩年的工匠進階之路。這既是技能競賽 "以賽選才" 機制的生動實踐,更是深圳市總工會聯合人社部門構建 "競賽選拔 - 培育賦能 - 產業對接" 技能人才成長閉環的具體成果,為深圳 "20+8" 產業集群發展注入技能新動能。
賽場淬煉:千錘百煉鑄就技能鋒芒
2024 深圳技能大賽作為市級二類職業技能競賽,由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指導,各區人力資源局與總工會聯合主辦,聚焦先進制造、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6 名入選選手在大賽中歷經理論考核、實操競技和綜合評審的層層篩選,憑借精湛技藝和創新思維脫穎而出。
他們的競技領域精準對接深圳產業發展方向:有的在新能源電池制造工藝優化項目中展現出毫米級精度控制能力,有的在智能裝備運維競賽中完成復雜系統故障的快速診斷,還有的在數字化生產流程設計中融合前沿技術理念。正如賽事組委會評價:"這些選手不僅技術過硬,更具備解決實際生產難題的創新潛力,完全符合深圳工匠的核心特質。"
培育護航:政策賦能構建成長閉環
入選深圳工匠培育計劃后,6 名選手將進入 "量身定制" 的培育體系。該計劃由深圳市總工會于 2021 年啟動,采用 "兩年培育期 + 動態考核" 機制,通過建立 "能進能出" 的管理模式確保培育質量。培育期內,選手將獲得多重政策支持:
技術提升通道:可優先參與 "深圳工匠培育云課堂",獲得行業頂尖專家的一對一指導,并有機會組建或加入技能大師工作室,享受最高 10 萬元的項目資助;
職業發展保障:在職稱晉升、榮譽評選中享受優先待遇,符合條件者將被推薦參評市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優秀者可直接申報 "鵬城工匠" 稱號;
實踐創新平臺:將參與企業技術攻關、工藝改良等實戰項目,通過 "工匠帶徒弟" 活動傳承技藝,培育期內需完成技術創新、專利申報或技能推廣等標志性成果。
產業共振:技能人才與產業需求深度耦合
此次入選的 6 名選手均來自深圳重點產業鏈一線崗位,他們的成長軌跡印證了深圳技能人才培育 "產業導向" 的鮮明特色。當前深圳技能人才總量達 394.2 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比 34.9%,但先進制造業領域的技能人才缺口仍較突出。深圳工匠培育計劃針對性破解這一難題,已累計將 552 名技能人才納入培育體系,覆蓋 55 個重點產業領域。
根據培育計劃安排,6 名選手將在培育期內實現 "三個銜接":與華為、比亞迪等龍頭企業的技術需求銜接,參與實際生產難題攻關;與職業院校、培訓機構的教學資源銜接,開發實操培訓課程;與技能認證體系銜接,優先獲得高級技師等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資格。這種 "技能提升 - 認證銜接 - 產業應用" 的閉環設計,讓技能人才成長始終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工匠搖籃:深圳構筑技能人才成長高地
從技能競賽到工匠培育的無縫銜接,彰顯了深圳打造 "技能人才之都" 的系統思維。近年來,深圳通過完善 "政府引導 + 企業主體 + 社會參與" 的多元培育機制,已建成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219 家、技能大師工作室 52 家,年均開展約 60 場市級職業技能競賽,帶動 10 萬余人參與技能提升。
正如深圳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所言:"我們要讓技能人才有奔頭、有榮譽、有地位。" 此次 6 名選手的成長經歷,正是深圳打破 "重學歷輕能力" 觀念、踐行 "不惟學歷論人才" 理念的生動寫照。隨著培育計劃的深入實施,這些技能健兒將在兩年后接受嚴格考核,通過者將正式成為 "深圳工匠",繼續在產業一線發光發熱。
目前,6 名選手已啟動培育計劃的首階段學習。未來,他們的技術攻關成果、技藝傳承故事將陸續通過 "南山人社" 等官方平臺分享。關注深圳技能人才培育動態,見證更多平凡崗位上的技能追夢人,在 "技能強市" 的沃土上成長為新時代工匠。
(責任編輯:子蕊)
中國電池工程師年會暨電池產業鏈技術精英交流會即將召開2021-09-29 10:13
|
|